光引发剂784即双 (2,4,6 - 三甲基苯甲酰基)- 苯基氧化膦,在使用中可以通过优化配方、调整工艺、提高设备效率等方法来降低其使用量,以下是具体介绍:
一、优化配方
选择高效光引发剂复配:可以将光引发剂784与其他具有不同吸收光谱或引发机理的光引发剂复配使用,利用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在保证光固化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它的用量,例如,与184光引发剂(α - 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复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光引发剂784的使用量,同时提高固化效率。
调整树脂体系:不同的树脂体系对光引发剂的响应不同。选择对光引发剂784敏感度高的树脂,或者对现有的树脂体系进行改性,提高其对光的吸收和转化效率,从而减少光引发剂的用量,例如,通过调整树脂的官能团结构,增加其与光引发剂的相互作用,提高光固化反应的效率。
添加助引发剂:某些助引发剂可以促进光引发剂的激发和自由基生成,从而提高光固化效率。适当添加助引发剂,如一些胺类化合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光引发剂 784 的使用量。
二、调整工艺参数
优化光照条件:根据光引发剂784的吸收光谱,选择与之匹配的光源,并优化光照强度、时间和距离等参数,例如,使用波长为365nm或405nm的紫外光LED光源,精确控制光照强度和时间,使光引发剂能够充分吸收光能并引发固化反应,避免因光照不足或过度光照导致的光引发剂浪费。
控制固化温度:适当提高固化温度可以加快光固化反应速率,使光引发剂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但要注意温度不能过高,否则可能会导致材料性能下降或出现黄变等问题。一般来说,将固化温度控制在 50 - 80℃左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光引发剂784的用量。
三、改进设备与操作
提高设备精度:使用高精度的涂布设备和光固化设备,确保光引发剂在材料表面均匀分布,并且能够精确控制光固化过程,这可以避免因局部光引发剂浓度过高或固化不均匀而导致的用量增加。
加强设备维护:定期对光固化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光源的发光效率稳定,反射镜和透镜等光学部件保持良好的性能,以提高光的传输和利用效率,减少光引发剂的消耗。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光引发剂784的使用量:
四、优化底物特性
底物表面处理:对需要光固化的底物表面进行预处理,如打磨、清洁、化学改性等,以提高底物对光引发剂的吸附能力和光固化树脂的附着力,这可以使光引发剂更均匀地分布在底物表面,提高光固化效果,减少光引发剂的用量,例如,对于金属底物,可以采用酸洗或喷砂处理,增加表面粗糙度和活性,使其与光引发剂和树脂更好地结合。
调整底物颜色和透明度:底物的颜色和透明度会影响光的透过率和吸收情况。对于深色或不透明的底物,可能需要更多的光引发剂来吸收足够的光能引发固化反应,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颜色浅、透明度高的底物,或者对底物进行光学改性,提高其透光性,从而降低光引发剂 784 的使用量。
五、实施质量控制与监测
建立检测方法:建立快速、准确的光引发剂784含量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 - Vis)等,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光引发剂的含量和分布情况。通过定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光引发剂使用量是否过高,并进行调整。
统计过程控制:运用统计方法对光固化过程中的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如固化时间、固化程度、产品性能等指标,建立过程控制图,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波动,一旦发现光固化效果出现异常,及时排查原因,可能是光引发剂784用量不合理、设备故障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避免不必要的光引发剂浪费。
本文来源于:岳阳市金茂泰科技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kimouta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