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首页 > 公司动态  >  光引发剂784在不同温度下的热...

光引发剂784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

2025-04-21

光引发剂784Irgacure 784,化学名称:双 (η5 - 环戊二烯基)- (2,6 - 二氟 - 3 - 吡啶基苯基) 钛)是一种高效的钛茂类光引发剂,其热稳定性在不同温度区间表现差异显著,具体特性如下:

一、常温至中温区间(100℃)

1. 稳定性表现:

在室温(25℃)及常规加工温度(如6080℃)下,光引发剂784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分子结构中的钛-碳键(Ti-C)和氟代芳环结构不易发生热分解,可长期储存于密封容器中而不显著变质。

2. 应用场景:

适用于低温光固化体系(如UV胶黏剂、光学涂层),或与热稳定性较差的树脂(如某些丙烯酸酯)复配使用,避免提前热分解影响光引发效率。

二、高温区间(100200℃)

1. 热分解行为:

当温度升至120150℃时,分子中的吡啶基苯基配体可能发生轻度热解,释放少量挥发性有机物(如氟化芳烃),但钛茂核心结构仍保持相对稳定。

温度进一步升高至180200℃,钛 - 碳键开始断裂,引发剂分解速率显著加快,失重率可达1020%(根据热重分析 TGA 数据),同时伴随颜色加深(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2. 影响因素:

环境中存在氧气或极性溶剂(如水、醇类)会加速热分解,因钛中心易与亲核试剂发生配位取代反应。

与酸性物质(如某些羧酸类添加剂)接触时,可能通过质子化作用削弱Ti-C键稳定性。

三、极端高温(>200℃)

1. 剧烈分解与失效:

温度超过220℃时,光引发剂784发生完全热分解,钛茂骨架彻底破坏,生成TiO?纳米颗粒及芳香族碎片,失去光引发活性。

2. 应用限制:

不适用于需要高温加工的体系(如高温注塑、熔融挤出成型),否则可能因提前热分解导致光固化效率下降,或产生分解产物污染基材。

四、应用建议

1. 复配策略:

在需要兼顾热稳定性和光引发效率的场景中,可将光引发剂784与高温稳定的阳离子型引发剂复配,利用 “热 - 光双重固化” 机制拓展应用温度范围。

2. 储存与操作:

应避光、密封储存于阴凉处(30℃),加工过程中避免与强酸、强氧化剂接触,高温环境需采用氮气保护以抑制氧化分解。

光引发剂784 在≤100℃时热稳定性优异,100200℃区间逐步分解,>200℃完全失效,其热行为直接影响配方设计中的温度窗口选择,需根据具体工艺条件优化使用。

本文来源于:岳阳市金茂泰科技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kimouta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