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引发剂784(Photoinitiator 784),化学名称为 双 (η5 - 环戊二烯基)- 双 (2,6 - 二氟 - 3 - 吡啶基苯基) 钛(Bis (η5-cyclopentadienyl)-bis (2,6-difluoro-3-pyridylphenyl) titanium),属于 金属茂型光引发剂,常用于光固化涂料、油墨、胶粘剂等领域。其光降解过程较为复杂,产物与光照条件(如波长、强度)、体系中的活性单体 / 溶剂及氧气参与情况密切相关。以下是其主要光降解路径及产物的推测:
一、光降解核心反应机制
光引发剂784在紫外光(UV)或可见光(尤其是 300~450 nm 波长)照射下,会发生以下关键反应:
金属 - 配体电荷转移(MLCT)
钛原子(Ti??)与环戊二烯基、吡啶基配体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形成激发态物种。
配体解离
激发态分子可能释放环戊二烯基配体(C?H??)或吡啶基苯基配体,生成 钛离子中间体(如 Ti3?或 Ti2?物种)。
氢原子夺取或电子转移
钛中间体可从活性单体(如丙烯酸酯)或溶剂中夺取氢原子,或直接引发单体自由基聚合,同时自身被还原或氧化。
二、主要光降解产物
光降解产物可分为 有机碎片 和 含钛化合物 两类,具体如下:
1. 有机配体降解产物
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
环戊二烯基配体(C?H??)脱离后可能形成 环戊二烯(C?H?),或进一步发生氧化、聚合反应,生成:
环戊二烯氧化物(C?H?O)
二聚环戊二烯(DCPD,C??H??)
吡啶基苯基衍生物
2,6-二氟-3-吡啶基苯基配体断裂后,可能生成:
2,6-二氟-3-吡啶基苯酚(水解产物)
氟代苯甲酸(氧化产物)
苯胺类化合物(脱氟或脱吡啶基后的碎片)
自由基加成产物
配体碎片可能与体系中的单体(如丙烯酸酯)发生自由基加成,生成 含氟吡啶基苯基的聚合物链段。
2. 含钛化合物
低价钛氧化物 / 氢氧化物
钛离子(Ti??)在光解过程中被还原为 Ti3? 或 Ti2?,并与体系中的水、氧气反应,生成:
三价钛氧化物(TiO?.?) 或 氢氧化钛(Ti (OH)?)
二氧化钛(TiO?)(部分 Ti3?可能被重新氧化)
钛 - 配体络合物碎片
未完全解离的配体可能与钛离子形成 低分子量络合物,如:
单环戊二烯基钛络合物(C?H?Ti (OR)?,R 为有机基团)
含氟吡啶基的钛酸盐(如 [Ti (C?H?)(C??H?F?N)]? 离子)
3. 次级反应产物(有氧条件下)
若光降解过程中有氧气参与,可能发生 氧化反应:
环戊二烯类碎片被氧化为 环戊烯酮(C?H?O) 或 顺丁烯二酸酐(C?H?O?)。
含氟吡啶基化合物可能生成 氟代吡啶 - N - 氧化物 或 羧酸类化合物(如氟代苯甲酸)。
钛中间体可能与氧气结合,生成 钛过氧化物(Ti-O-O-) 或 钛 - 氧聚合物。
三、影响产物分布的关键因素
1. 光照强度与波长
短波长(如UV-C,254 nm)可能导致配体快速解离,生成更多小分子碎片;
长波长(如UV-A,365 nm)可能引发更温和的电子转移,倾向于生成钛中间体而非彻底解离。
2. 体系组成
活性单体类型:丙烯酸酯类单体可能捕获配体自由基,减少环戊二烯的生成;
溶剂极性:极性溶剂(如乙醇)可能促进钛离子的水解,生成更多氢氧化钛;
氧气含量:有氧环境加速有机碎片的氧化,无氧条件下则以还原产物(如 Ti3?)为主。
3. 温度与反应时间
高温可能加速配体解离和次级反应,生成更多挥发性产物(如 CO?、HF)。
四、检测与分析方法
光降解产物的鉴定通常需要结合多种分析技术:
质谱(MS):如 LC-MS 或 GC-MS,用于检测有机碎片(如环戊二烯、氟代吡啶)和钛络合物的分子量。
核磁共振(NMR):1H、13C、1?F NMR 可分析有机产物的结构(如氟代苯甲酸的特征峰)。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钛的氧化态(Ti??、Ti3?)及配体结合状态。
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聚合物中是否引入光引发剂碎片(如含氟吡啶基链段)。
五、环境与安全考量
光引发剂784的光降解产物中,含氟化合物(如氟代苯甲酸)和低价钛氧化物可能具有一定环境风险:
含氟有机物难降解,可能在水体中累积;
钛虽为低毒金属,但纳米级 TiO?颗粒的生物相容性需关注。
因此,使用该引发剂的工业体系需确保光降解产物符合环保法规(如欧盟 REACH 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限制)。
总结
光引发剂784的光降解是一个多路径过程,主要产物包括环戊二烯衍生物、氟代吡啶基化合物及钛的氧化物/络合物。具体产物分布受光照条件、体系成分及环境因素影响,实际应用中需通过实验分析明确降解行为,以评估其在光固化体系中的安全性和环境兼容性。
本文来源于:岳阳市金茂泰科技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kimouta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