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引发剂784是一种常见的用于光固化体系的引发剂,其在不同波长光下的反应活性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在近紫外光区域(320-400nm):光引发剂784在该波长范围内有较好的吸收和反应活性。这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的生色团能够有效地吸收近紫外光的能量,使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在激发态下,光引发剂784分子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如裂解产生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聚合或交联反应,例如,在常见的丙烯酸酯类光固化体系中,它在近紫外光照射下能快速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使体系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固化程度。
在可见光区域(400-760nm):相对而言,光引发剂784在可见光区域的反应活性较低。虽然它在可见光的短波长部分(如 400-500nm)也有一定的吸收,但吸收强度较弱,产生的激发态分子数量相对较少,导致其引发反应的效率不如在近紫外光区域高。在一些需要可见光固化的体系中,通常会选择其他对可见光吸收更强、反应活性更高的光引发剂与 784 配合使用,或者通过调整体系配方来提高光引发剂784在可见光下的反应活性。
在紫外光短波区域(<320nm):光引发剂784在这一区域的吸收和反应活性也比较有限。一方面,其分子结构对短波长紫外光的吸收能力不如对近紫外光强;另一方面,短波长紫外光的能量较高,可能会导致光引发剂784发生一些副反应,如分子的过度裂解或结构破坏,从而影响其引发聚合反应的活性和效率。此外,在实际应用中,短波长紫外光的穿透能力相对较弱,也会限制光引发剂784在厚膜或深色体系中的反应活性。
光引发剂784在近紫外光区域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而在可见光和紫外光短波区域的反应活性相对较低。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光固化体系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光源波长来充分发挥光引发剂784的作用,以实现高效、快速的光固化过程。
本文来源于:岳阳市金茂泰科技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kimouta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