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引发剂784在光固化材料领域有以下研究进展:
一、固化机理研究更深入
对光引发剂784的固化机理研究不断深入,其分子结构如双 (2,4,6 - 三甲基苯甲酰基) 苯基氧化膦,赋予其在 365nm(紫外光)和 480 - 550nm(可见光)处有显著吸收峰的特性,尤其对 LED 蓝光(405nm)响应高效,其固化过程分为光解反应生成初级自由基、协同引发机制、自由基驱动的聚合与固化三个关键阶段。研究发现,钛茂类 784 光吸收后发生金属 - 配体电荷转移(MLCT)效应,钛中心与配体间的电子转移导致配体解离,生成钛自由基中间体,进而引发聚合反应。添加三乙醇胺等胺类助引发剂时,可通过氢转移反应加速自由基生成,在深色版材中能使固化效率提升 30%,并抑制氧气阻聚效应。
二、应用性能优化方面
光源匹配与体系兼容性更好:光引发剂784的宽吸收谱(340 - 550nm)使其适配紫外汞灯、LED 蓝光及激光(如 488nm 氩离子激光)等多种光源。其膦氧化基团与丙烯酸酯的氢键作用可提升分散性,避免相分离,使相分离温度从传统引发剂的约 40℃提升至 60℃。
黄变控制有方法:针对光解产物中的膦氧化物可能导致长期黄变(ΔE<3)的问题,研究发现通过添加 0.1% 受阻胺光稳定剂(HALS)或在氮气氛围下进行后固化可改善黄变情况。
环境友好性受关注:光引发剂784具有较低的毒性,光解后的碎片会被丙烯酸酯络合,无向表面迁移的风险,在正常使用和固化过程中,相对不易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直接污染。但也有研究指出其含氟的光解产物可能具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在环境中难以快速降解,可能会长期存在并积累,对环境产生潜在影响,不过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充分。
光引发剂784在光固化材料领域的研究不断推进,在固化机理、应用性能优化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其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性能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来源于:岳阳市金茂泰科技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kimoutain.cn/